5月17日是全國第三十個助殘日,受疫情影響,少了條幅、標語、志愿者和各類活動,今年的助殘日顯得有些落寞,但是一場場助殘“接力賽”卻在綏化學院師生中火熱進行。
永不停歇的“補課班”
五一假期開始,教育學院尚曉麗、張百慧、李澤卉、黃靜、紀元等幾位老師紛紛辦起了“補課班”,學生都是自己身邊的同事、第六期手語培訓班的學員,補習的內容則是手語。
為提高聽障生學習、生活質量,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學校組織開辦了手語培訓班,培訓的內容涉及日常交際、中國手語,學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私人訂制”培訓內容,目前已經開設了六期,300余人次參加了培訓,學員不僅有一線教師還有機關工作人員,還有圖書館、檔案室、后勤等教輔單位工作人員。
第六期培訓班受疫情影響在線上進行,為了方便指導學員實訓,每位指導老師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內指導。培訓班結業了,學員都舍不得退群,還經常在群內交流學習,指導老師也不厭其煩耐心細致講解,微信群成了大家學習手語的免費培訓班。

檔案室李玉環老師是培訓班的“留級生”,已經連續參加了兩屆培訓班,用培訓班其他學員的話講:李姐學手語不是“剛需”,但是李玉環卻說:“聽障生越來越多,涉及到檔案的問題也會增多,對待聽障生,不能在檔案這一環上降了溫。”
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價值
李澤卉是2020屆聽障生的班主任,眼下最忙的就是50名聽障生的就業問題,搜集符合聽障生的就業崗位,發布就業信息,與家長溝通,為學生做面試指導、談心,跟用人單位談待遇,幾乎占滿了她全部的生活。
為了讓聽障生能夠找到心儀的工作,教育學院實行“一生一策”,不僅考慮到每個學生專業、特長,崗位的安全性、行進待遇等問題,還要權衡就業地與學生家的近距離,就業地離家太遠家長不放心,所以還要做家長的工作。
針對聽障生,教育學院實行就業包保制,每個專業老師都聯系幾個同學,負責他們的就業工作。這50名聽障生是教育學院全體老師的心頭肉,有幾個專升本的學生已經在學校學習了7年,老師眼看著他們從十幾歲的孩子,長成了大姑娘、大小伙子,幫他們找工作,就像自己家嫁姑娘、娶兒媳婦一樣,能動用的關系都用上,能找的信息都找來,最后還替學生跟用人單位談薪水、談待遇。
作為這些學生的專職班主任,李澤卉與他們朝夕相處了1200多天,學生成長的筆記就記了厚厚的5本,她說,我們每個學生都具備多項專業技能,有團隊意識、敬業精神,對他們今后的路要負責到底,讓每個孩子都發揮自己的價值。
“云”助殘,不停歇
教育學院王敏老師義務為康復機構做指導培訓已有10年,疫情發生以來,她把“面對面”的自閉癥康復指導,變成了“鍵對鍵”“屏對屏”。
近日,王敏接到佳木斯市樺南縣的邀請,為那里的自閉癥兒童家庭作指導,王敏組織教育學院星語志愿者服務隊聯合樺南縣特殊教育學校,錄制了自閉癥兒童家庭康復訓練線上指導微課,已有6名志愿者參與到活動中來,目前已錄制微課7節,將陸續在線上發布,幫助更多的自閉癥兒童家庭。
作為家長信賴的康復指導老師,王敏的“檔期”很滿,應綏化本地自閉癥康復中心邀請,17日為自閉癥兒童家長做線上輔導答疑,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兩天,已經有十多位家長通過各種途徑發來了問題,等待她幫忙解答。
他們原本都是普通的老師,如今卻化身為“網紅”、學員、康復訓練師,他們利用休息時間,成為聽障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的指導老師、紓解情緒的“知心姐姐”。在聽障生需要的時候站出來、頂上去,為了聽障生的夢想,承擔了更多的責任,成為他們人生不可或缺的力量,對于他們來說,每天都是“助殘日”。(賈孟杰 黃龍斌 綏化學院供圖)
原文鏈接: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2414/2020/0518/content_31792588_1.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