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一場特殊的軍訓在綏化學院 “悄悄地”進行。沒有指令,也沒有口號,擺臂的刷刷聲,腳掌落地的咚咚聲,是軍訓方陣僅有的聲音。揚紅旗,抬右臂;揚綠旗,抬左臂,軍訓教官和聽障生默契配合,一編遍地操練著。

因為聽力障礙,聽障生的軍訓比健聽生要難得多,有時候一個集合的“口令”,需要教官圍著學生四周“說”好幾遍,“行進間轉向”更讓很多學生亂了陣腳。總結前幾年的軍訓經驗,綏化學院今年的軍訓采用了“聾健”結合的方式,每個班級配有4名健聽生志愿者和2個聽障生代班。軍訓開始前,輔導員老師先對學生志愿者進行手語培訓,把要訓練的手勢教給志愿者,志愿者和教官約定了一套旗語,教官再結合訓練時的指令“二次創造”后教給志愿者,再由志愿者做示范、翻譯給學生。

“這些學生自我要求嚴格,理解能力好,能吃苦,站軍姿是最棒的”教官向記者介紹。
來自貴州的羅明儀只有17歲,是年齡最小的學生,但她從不允許輔導員為自己“放水”,堅持和其他同學一樣強度的訓練。
一次訓練時陳澤崴了腳,老師和教官都讓他休息,但是他卻“說”:“輕傷,不能下火線”。
王茹夢來自河南新鄉,從來沒有參加過軍訓。她的輔導員李澤卉介紹,王茹夢的問題最多,訓練時也最認真,經常在訓練的間歇問問題、偷偷練習。“我崇拜軍人,軍訓能鍛煉自己,我會珍惜軍訓的機會,過一次當兵的癮。” 王茹夢微笑著“說”。

作為黑龍江省唯一招收聽障生的本科高校,綏化學院今年共有來自全國19個省份的100名聽障生,其中年齡最大的26歲,最小的僅17歲,分成4個自然班,就讀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設計、電子商務三個專業。綏化學院自2015年招收聽障本科生,實行單獨招考、免收學費政策,已惠及400多個聽障生家庭,每年新生報到都和健聽生一樣參加軍訓,參加升旗儀式,用手語“唱”國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