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綏化學院這片孕育夢想與希望的土地上,有一群優秀教師,他們以卓越的教學能力和高尚的師德風范,成為學校最寶貴的財富。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以自身的言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激發著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這些優秀教師,以深厚的專業素養和獨特的教學魅力,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真理、啟迪智慧的殿堂。在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學校開設專欄推出“師德先進個人”系列報道。今天讓我們走進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孫紅梅老師的故事……

孫紅梅,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教師。自1995年開始入職教育行業,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她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把愛的陽光灑向事業,灑向學生。雖然沒有取得輝煌的成績,但一直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奉獻著,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增磚添瓦。
一、愛崗敬業,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孫紅梅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先后擔任過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教授過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法律法規,工作勤懇踏實,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用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開展各項工作;團結協作,與同事關系融洽;平時注重加強自己的思想品德修養,具有良好的師德。從教以來,以“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虛心學習,務求實效,開拓進取,勇于創新,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孫紅梅認真開展教學工作,在創新中求發展。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刻苦鉆研,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工作勤奮認真,教學方式新穎靈活,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上,始終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感贏得學生的認可。
二、努力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地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作為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是學校,也是學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為了上好每一節課,孫紅梅都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因為教師的本職在于上好每一節課,這是根本,所以認真備課,掌握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在此基礎上通覽教材全部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遵循教育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課程結構。她工作勤勤懇懇,扎扎實實、腳踏實地地做好一個教師的本職工作,認真完成學校領導給予的任務,虛心向各位老教師和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孫紅梅一直都在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尊重學生的需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不輕易抹殺學生的積極性。她也一直秉承教師是園丁,是春蠶,是紅燭的理念,虛心學習,勇于創新,使自己成為一名讓學生歡心、家長開心、領導放心的“好教師”。
三、對學生傾心所愛,尊重學生人格
教師的工作實踐使她認識到,育人之道德在先,良好的師德最根本的一點是愛學生。如果說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沒有感情,那么所有的工作就無外乎空中樓閣,擁有良好的師德,就有了解決好學生問題的保證。
傾心所愛,來不得半點虛偽。教師對學生的愛源于母愛,勝于母愛,它是放射著人性光芒的理性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理性的愛,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完美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孫紅梅一直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她的善解人意、隨和,使學生愿意親近,樂于接受,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指出的缺點、錯誤。同時,她的贊許與激勵也鼓舞起學生的上進心。在課堂上嚴格要求成為她們的師長,在課余,與她們平等相處,成為她們的朋友。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她始終對工作和學生們充滿著熱情與激情。雖然工作上沒有干出轟轟烈烈的業績,但始終對她的職業、她的崗位、充滿著無限的愛?!袄宵S?!边@個詞似乎在飛速發展的今天聽起來有些“落伍”,但擁有這種精神的人始終不會落后。她始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本職工作,去踐行一個合格教師應有的師德。孫紅梅關注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手機號、QQ號、微信號都留給了她授課的所有學生以便及時聯系她,孫老師經常從學生生活、學習、身體等等各個方面來關心他們,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難、困惑時,都會主動去關心他們,主動去疏導學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她所從教的29年時間里,已記不清幫助過多少在生活和學習遇到困難學生了。
多年來,孫紅梅為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奉獻了無數的精力和美好的青春。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她以扎實的工作作風教書育人,以忘我拼搏的精神激勵著她所教過的每一位學生,她是一位普通教師,她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這塊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撒希望的種子,期待收獲的明天。
來源: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
一審:韓金鳳
二審:侯夢婧
三審:孫麗穎
排版: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趙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