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在“厚德載物,經世致用”的校訓精神滋養下,以熱血澆灌希望,用拼搏鑄就輝煌,讓夢想在汗水中生根發芽。他們孜孜不倦、精進不休,于知識的瀚海中深潛探索;修身正己、砥礪德行,讓品德之光熠熠生輝;沉穩果敢、自信昂揚,面對挑戰時從容以對。他們就是逐夢的綏院學子。系列報道《學子風采》今天帶你走進電氣工程學院司新偉的故事。
在知識的海洋里,他乘風破浪;在實踐的領域中,他披荊斬棘;在服務社會的路上,他堅定前行。今天讓我們走進2023—2024學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司新偉,追尋他的奮斗之路。

司新偉,男,漢族,2003年12月生,共青團員,綏化學院電氣工程學院2022級自動化專業學生,現任2022級自動化一班學習委員。曾獲2023—2024學年度國家獎學金、連續兩次獲得校級一等綜合獎學金、并被評為黑龍江省三好學生、綏化學院三好學生,在學術競賽中榮獲15屆藍橋杯單片機設計與開發省一等獎、2024年黑龍江省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第十八屆工商銀行“挑戰杯”黑龍江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路、手中有力,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未來。”司新偉說。
初入大學,司新偉雖滿懷憧憬,卻也難免迷茫于全新的環境與未知的挑戰。但在學院實訓工作室,他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交流中迅速找準方向,堅定了努力提升、追逐夢想的信念。大一期間,高等數學和物理課程難度驟升,令他倍感壓力,可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一頭扎進自學的海洋,頻繁向老師請教疑難問題,積極與同學探討解題思路。在不懈的努力下,他成功攻克難關,成績實現了質的飛躍,深刻詮釋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涵。對于學習,他說:“我覺得‘總結’這兩個字最重要,不然學了也僅僅是學了,并不是學會。”

精耕深耘,博聞篤行
司新偉深知時間的珍貴,在平衡日常學習、班級工作與科研競賽方面堪稱楷模。準備 “藍橋杯” 時,從大二下學期開學起,他便開啟了實驗室的 “早七晚十” 模式,只要沒課,就全身心沉浸于競賽基礎知識與真題的鉆研中,這份堅持與付出最終為他贏得了省賽一等獎。暑假期間,電子設計競賽的號角吹響,他毅然留校,與隊友在實驗室里度過了四天三夜,從方案討論到代碼調試,再到性能優化,每一個環節都全力以赴,最終再次取得優異成績。同時,他也未放松英語和計算機技能的提升,順利通過英語四級和計算機二級(ms office)考試,且成績優異。
提到競賽經驗,司新偉表示:“剛開始競賽的時候,我是在網上找視頻學,大部分時間看CSDN的文章來解決問題。競賽很需要時間,我除了上課吃飯以外,白天每時每刻都在按競賽要求去學。”

躬行實踐,厚植情懷
司新偉說:“我始終認為,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價值。”
作為 “北斗星” 項目團隊負責人,他憑借制作多功能駕駛汽車的創意,集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深入社區、學校和企業開展科技普及與創新創業活動。他們設計的多功能無人駕駛汽車等項目備受贊譽,激發了社會大眾對科技創新的熱情。此外,他積極投身下鄉慰問老人和關愛兒童活動。他說:“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到一位獨居老人的家中,屋子很簡陋,老人腿腳不便,只能坐在那有些破舊的椅子上。當他說到平常就自己守著這個屋子,好久都沒這么熱鬧了時,我的心一下被觸動了,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學長寄語
在大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對未來有所規劃。每個階段應該做什么,都要規劃好,不要浪費時間。上了大學不意味著放松,大學是學校和社會的過渡階段,如果想取得一定成果,以后找到滿意的工作,就在目前階段去盡力追逐自己的目標。
來源:黨委宣傳統戰部
撰稿: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楊雨航 周小昕 尚佳煒
一審:韓金鳳
二審:侯夢婧
三審:孫麗穎
排版: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楊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