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在“厚德載物,經世致用”的校園精神滋養(yǎng)下,以熱血澆灌希望,用拼搏鑄就輝煌,讓夢想在汗水中生根發(fā)芽。他們孜孜不倦、精進不休,于知識的瀚海中深潛探索;修身正己、砥礪德行,讓品德之光熠熠生輝;沉穩(wěn)果敢、自信昂揚,面對挑戰(zhàn)時從容以對。他們就是逐夢的綏院學子。系列報道《學子風采》今天帶你走進特殊教育學院牛珈玉的故事。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有一些人以非凡的勇氣與毅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只因心懷幫助特殊群體的熾熱夢想,她毅然投身特殊教育領域,在這條充滿挑戰(zhàn)的道路上,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她就是2023—2024學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牛珈玉。

牛珈玉,女,漢族,2004年9月生,中共預備黨員,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學院2022級教育康復學一班學生。2022—2023學年和2023—2024學年連續(xù)兩年綜合成績專業(yè)第一。曾獲2023年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三好學生”榮譽稱號,以負責人身份參加“建行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2024)黑龍江省賽區(qū)獲得銅獎。
心懷夢想,師恩助航
高考報考時,偶然看到教育康復學專業(yè)的牛珈玉,在查找資料了解專業(yè)后,毅然決然選擇了這個專業(yè)。“我了解到可以幫助特殊群體克服障礙,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讓他們感受世界的美好。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這樣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她說道。
自入學以來,她始終朝著這個夢想前行,保持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挑戰(zhàn),如聽力康復技術這樣需要進行實操的課程。“我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門課程,離不開任教老師提供的課程資源,老師經常帶領我們去實訓室進行操作,認真觀看我們所寫的內容并及時提出改進建議。”牛珈玉坦言。
“教誨若春雨,師恩如暖陽。”牛珈玉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離不開悉心培養(yǎng)她的每一位教師。她說“尤其是跟我相處時間最久的賈海玲老師和欒凱迪老師,每學期只要有兩位老師的課程就會覺得動力滿滿。每當我面對困難和挫折感到迷茫時,老師們都會給予我很多鼓勵。同時幫我分析問題、確立之后的目標,我很幸運遇到兩位老師。”
在學習的道路上,牛珈玉的心態(tài)從開始的搖擺不定變得堅定不移。面對困難挫折時,不會再輕易氣餒放棄,而是將其視為成長契機,繼續(xù)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冷靜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如今的她,以更加堅韌的心性,站在我們面前。

踐學相融,功不唐捐
牛珈玉擔任班級團支書和學習委員職務,認真負責并處處以身作則成為她的行事風格。她積極參與班級事務、認真協助老師、努力進行班級學風建設。同時帶領本班同學在大一上學期期末考評中達到班級“零掛科”。牛珈玉說道:“我覺得是苦中作樂,雖然比其他同學更為辛苦忙碌,但奉獻他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我。”
除了學習和工作方面,牛珈玉還積極參加競賽提升自己,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她作為負責人參加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2024),并以作品《虛擬現實技術在特殊兒童康復中的應用與研究》獲得黑龍江省賽區(qū)銅獎。
談起這次經歷,牛珈玉感慨道:“在參加比賽的那段時期,指導教師和參賽成員們都十分忙碌,要同時兼顧課程和競賽。我們將材料提交后,指導老師凌晨三點還在為我們修改,并做了詳細的批注。同時這次比賽我深刻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要發(fā)揮團隊成員各自的長處,大家一起奮斗才能取得成功。”

注重實干,全面發(fā)展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牛珈玉說。
在學習之余,她積極尋找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從大一開始,她就參與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在疫情期間做樓層志愿者,寒暑假期間回到社區(qū)參加志愿者活動等。
回顧自己的社會實踐歷程,牛珈玉深感自豪和欣慰。她說:“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我相信,這些寶貴的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激勵著我不斷前行。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積極行動起來,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談及未來,她表示將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對于未來工作在哪個領域深入探索我還沒有十分明確的目標。這學期接觸語言言語類的課程比較多,對這類知識的掌握也相對較好,所以短期可能是在語言與言語康復領域著重學習。”她說。

學姐寄語
也許獲得國家獎學金是你前行路上努力追逐的目標,但更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的提升和成長。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大學時光,努力拼搏,用汗水和智慧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祝愿大家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收獲屬于自己的榮譽與成長。
來源:黨委宣傳統戰(zhàn)部
撰稿: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徐蕾 王亞茹
一審:韓金鳳
二審:侯夢婧
三審:孫麗穎
排版: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