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偷自产中文字幕婷婷,久久91av,男人的天堂在线,亚洲97,欧美日韩一区二区高清,日韩欧美第二页,亚洲制服另类

位置: 本站首頁 >> 身邊榜樣 >> 正文
身邊榜樣

教師座談發言 電氣工程學院——楊倩

發表于: 2020-09-16 20:10 點擊: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是楊倩,電氣工程學院的一名教師,從2005年工作至今,也有了15個年頭。感謝學校將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培養成長為一個對教育事業充滿愛的教師。這15年我和學校共同發展,共同度過了難忘的歲月,而我也從一個外地姑娘,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一個綏化人,一個綏化學院人。學校就是的我家,很高興今天能和家人們歡聚與此。

選擇教師作為職業,是我最正確的選擇;能夠成為綏化學院的教師,也是我最幸運的事。學校給我提供了最好的平臺和環境,使我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至今,仍難忘記第一次站在三尺講臺上的那份自豪感和講臺下同學們鼓勵的目光。教師肩負著許多家庭的夢想和幸福,承載了許多學子的未來和希望,所以人們都說,當老師是個良心活,雖然說的不是那么的”高大上”,但是很有道理,因此,我也一直把這句話,當成我的一個職業準則。還記得初

為人師時,教工宿舍一邊掃地一邊備課的自己;還記得從物理專業轉型到電子信息工程時無助而堅定的自己;還記得全國電子競賽學生榮獲特等獎時,歡呼雀躍的自己,還記得在各種講課比賽時,攥緊拳頭的自己,為了堅守自己的準則,為了成為更好的老師,成長在路上,學習在路上。

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使我們面臨了新的挑戰,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沖鋒陷陣,但我可以守好自己的崗位,是責任也是義務。即使之前教學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仍然在我感受到責任重大的情況下,有些茫然,有些猶豫。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關懷,學校對教師的包容和理解,為老師們提供了多種平臺,給與老師們最大的信任,使我們能夠勇敢的邁出改革的步伐。

基于網絡的居家學習,盡管是對師生的一次新考驗,卻也成為了“用技術改變教育”的契機。真正的將我們口中的“深化教學改革”,變成了現實。下面要說的估計是許多線上教學老師的心路歷程,起初的我們面對眾多的網絡平臺,眼花繚亂。沒有捷徑,只能都去學習,親自感受不同平臺的差異和優缺點,這時學校提供的各種交流群,真的使我受益匪淺,使我知道我們是有工具的,并且非常的豐富,我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最適合我的課程的工具,或者我嘗試著不同平臺相結合,以達到更好效果。上課前,當我分別帶領四個班、200多名學生進行平臺操作學習,完成線上測試時,我甚至有些小小的感動,因為我們真的要實現“停課不停學”了,我們都在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我在提網速,學生換手機,家長陪著測試,這么多人的付出,還有什么會做不好。

教學模式的改變,更要求教學觀念的改變,我覺得我不在是一個單純的教師,而是導演或者編劇,我把我的學生當成觀眾,要把他們緊緊的吸引在我的作品課程里。主課程采用直播方式進行,互動效果更好,約束能力更強,解決問題更有效;按照教學班級進行管理,小班人數少,使每個學生更容易得到關注;采用學生最熟悉方便的平臺,減少學生的上課壓力;課前預習、課中直播、課后管理,無論課前、課中、課后都要保持活躍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感覺老師和同學就在他的身旁,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哪個學生是真的信號不好,哪個學生是渾水摸魚,哪個學生整節課都沒有互動發言,哪個學生沒有按時進到直播教室,他們課下都會收到我的額外關照。是老師,也是鬧鐘,每次開課的前一晚上,要給學生發提示短信,個別幾個學生還要單獨提醒,以此來輔助學生共同抵御散漫情緒,保障學習的有效進行。漸漸的,他們為了減輕我的負擔,需要關照的學生越來越少。

線上課程對老師最大困擾,就是如何保證不在眼前的學生能對課堂保持持續的關注,那就要費些心思。請教研究心理學的朋友,對學生做調研,甚至觀察在家上課的兒子對線上教學的反應,弄清楚了學生溜號不是厭學,而是正常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大多在30分鐘左右,持續的講解,特別是網絡講解,真的會給學生很大的壓力,溜號只是人體趨利避害的正常反應。因此考慮在45分鐘的課程中設置了“講解+舉例+隨堂檢測+互動答疑+總結”5個環節,每個環節分別占比4:2:1:1:1?;A理論講解,用時20 分鐘,工科課程,必要的講解必不可少;當學生注意力剛要放松的時候,講解內容換成實例應用,這部分就更要廣泛查閱資料,結合工程實際,結合實際生活,將枯燥的電磁場理論,包裝成上能結合衛星,下能結合5G,高大上的同時,又十分的接地氣兒;學生求知熱情正高時,開始隨堂測驗環節,讓他們在建立學習自信的同時,也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不足;針對檢測效果,進行互動答疑,答疑在實體課堂中,本是最容易冷場的環節,反而在線上凸顯了它的優勢,也許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更能放得開,把心中的疑問暢所欲言,更多的人互動起來,跟著討論;最后一定要有一個課堂總結,梳理知識點,讓學生理解老師的講解脈絡和重點難點,加深理解記憶。課下對課堂數據及時分析,哪個問題錯的最多,哪個學生做的最慢,哪個學生對課件標上了不懂,深刻的體會到技術的力量,能夠更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九周的線上課程,收獲滿滿,感動滿滿。收獲了專業的提高,感受了學校的溫暖,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和鼓勵。老師和學生之間,老師和學校之間,學生和學校之間,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彼此的關心和信任,老師的一句“你們要多運動”,學生一句“老師您要多喝水”,學校的一句“老師們不容易,”“我們等你們回來”,使我們即使遠隔千山,依然心心相連。

前行的路上,依然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盡管有設計、有管理、有監控,但對課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引導,依然有很高的提高空間。疫情終將過去,改革仍會繼續,相信未來線上線下共同配合,定能呈現出高質量、高效率、有溫度的課程。


版權所有CopyRight:綏化學院 地 址:綏化市黃河路18號    郵編:152061 網站開發: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黑ICP備05005341號-1

  黑公網安備 23120202000110號